“桃儿红,杏儿黄。粽子香,包五粮。
剥个粽子裹上糖,划完龙舟浴兰汤,
幸福生活万年长……”
这天,额头画“王”,腰挂香囊,
手腕上佩长寿线的小孩
在路上奔奔跳跳地唱,歌谣绕梁。
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重要的日子,
——端午节。
这天,小孩活跃,欢天喜地,
大人们忙碌,昏天黑地。
小孩的欢乐太多,就不说了,
来看看大人们在忙什么?
起床包粽子
...
鸡叫三遍,晨曦初透,
早起的爸妈就在厨房里忙起来了。
他们浸泡箬(ruo)叶、淘洗糯米、
剁瘦肉、加佐料,蒸细绳……
一顿行云流水的操作过后,
就该叫醒小孩,一起包粽子了!
大人手把手地教,小孩笨手笨脚地学:
先把箬叶卷成漏斗形状,
再用勺填满参入碎肉的糯米,
压实,封口,缠线,打结之后,
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就诞生了。
裹完糯米,粽子就堆成了小山,
然后粽子入锅,火一加大,
袅袅香气就顺着阳光串到窗外去了。
推门一看,整个村里都是淡淡炊烟,
漫散的粽香把节日氛围晕染得恰到好处!
吃粽子,插艾草,拔菖蒲
等上一时半刻,
香喷喷、软糯糯的粽子就上桌了。
这时,大人小孩围拢过来,
解绳,剥粽,上糖,插筷,
粽子在糖碗里滚一圈,就裹一层甜!
然后就下嘴,大口小口,细细品味,
糯米的软,糖的甜,和亲手包裹的味道
就在嘴里绵绵地泛开了,
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味道!
吃过早点就出门,踏着暖暖晨曦,
小孩来到郊野,帮忙拔艾草和菖蒲。
艾草自带着一种独特的芬芳,
插在门窗上可驱蚊、辟邪。
谚语说,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。”
这天,家家户户飘粽香,也飘艾香!
艾草和菖蒲都是中草药,
能提神祛病,通窍驱邪,
正所谓“手执艾旗招百福,门悬蒲剑斩千邪。”
在这个热辣的夏天,
我们就由这两个保护神守护了!
额头画王,手绕彩线,腰缠香包
把艾草菖蒲插在房子四周后,
就正午了,姥姥温热了雄黄,
用毛笔蘸着在孩子们额头画“王”。
有了这个“老虎”纹样的加持,
今年夏天,疾病就不敢近身,
孩子们能一整年都会龙虎精神!
称“王”之后,姥姥又把搓好的五色线
系在孙儿的手臂上,寓意“护佑安康”;
而母亲,也把装着药草的香包
佩在小孩腰上,用线缠好,
如此一来,瘟疫疾病只要一见到小孩
就只能远远躲开了。
装扮一会,又到了正午,
吃过正餐,饮过雄黄酒,小憩一会,
就进入端午最热闹的赛孔舟时间了!
清河里,与群龙一会
等太阳稍稍西斜,
河流两岸就挤满了人,
大人小孩全翘首以待“赛龙舟”。
只见铜锣声剑气,
村里的老者请龙,祭龙,
待仪式都妥帖,就只欠号令下达了。
两岸游人摩拳擦掌,瞪大了眼;
祭祀人燃香,朝拜,在河边抛粽子;
拿浆的“龙爪”的人,跃跃欲试……
俄尔,水面上还飘来阵阵号子歌,
热闹的氛围膨胀到快爆炸了。
一声令下,数十条游龙齐头并进,
顿时,只闻鼓鸣喧天,呼生四起,
敲鼓的棒子又急又重地落下;
霎时,只见水花四溅,浪潮翻涌,
数百只龙抓(划桨人)向后推水……
浴兰汤,饮凉茶
观赏了河里的龙舟赛,
又来看空中的风筝;
在草地上吹着温和的风,
或找一片树荫,和小伙伴们玩斗草;
有时也荡秋千,玩两小无猜的游戏。
等太阳落在45°角的时候,
就要回家一起沐浴兰汤了。
《楚辞·九歌》说,“浴兰汤会沭芳”,
端午时节,沐浴兰汤抑菌祛病,
沐浴之后,身子轻盈,幽香淡淡。
所以,端午节的午后,
母亲会用菖蒲、玉兰、艾草等中草药煮水,
给游玩一阵回来的孩子洗澡,
这样做,不仅抑菌祛毒,
还能增强体质,
让孩子轻松应对整个夏天的湿邪。
沐浴了一身香后,也就静下来了,
大人小孩围坐茶桌前,
等父亲拿出新采的草药泡茶。
凉茶去暑气,润咽喉,
三杯过后,两袖习习清风生,
再听爷爷说上一段屈原爱国的故事,
午后的太阳也从热辣转为清凉了。
仲夏,端午
又是一年端午,农历五月初五,
再次品尝儿童时的粽子味道,
清香淡雅,软糯滑腻,甜柔暖心;
赛龙舟的河流依旧悠远,
鼓声还在响,划桨人还在奋进;
雄黄酒香还在袅袅升腾……
再有艾草,菖蒲,和凉茶,
都是熟悉的味道,
这个仲夏、这个端午,
带给我们的是节日的喜悦,
味蕾的满足和视觉的震撼;
是仪式感十足的传统活动的延续,
也是家国记忆潜滋暗长后的重逢!
(来源:有礼有节微杂志)
上一条:芒种看今时 下一条:小满|榴花开欲然
【关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