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>文化热点>>四时变换>>正文
文化热点

寒深露重时,犹盼故人归

2019年10月08日 10:44  点击:[]

  寒深露重——“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”,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云, 寒露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, 标志着秋季的告别,天地从温凉转向寒冷。 俗语说,“寒露寒露,遍地冷露”, 寒露节后,集天地之精气的露珠, 冷寒而将欲凝结,放出微微的寒光, “寒露”之名由此得来。

 菊芳寒露洗——诗人严维云:“菊芳寒露洗,杯翠夕阳曛”, 想来寒露时节定离不开菊花的渲染。 农历九月也叫“菊月”, 《一岁货声》说,此月的叫卖声为“栽九花来”, 因而菊花便有了“九花”的称呼。 又有“落花无言,人淡如菊”, 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》用词更是典雅。 赏菊之余“务简人同醉,溪闲鸟自群”, 得一份洒脱自在,与闲适自居。

 润物净宜看——寒露虽寒,万物却藏热心。 红叶似火,天地沉淀出浓郁的底色, 鸿雁南飞,羽翼下悬着火热的归心。 《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》说, “风摇愁玉坠,枝动惜珠干。 气冷疑秋晚,声微觉夜阑。” 想必外表的火热终究是需要“凉”下来的, 不经一番寒凉,怎见人心温暖, 迎着深秋,待繁华之后, 于平淡处落脚,用一颗清心看生活。

 晒秋,最美中国符号——待秋天的气息浓郁了, 就到了晒秋的时节。 晒秋是南方山区独有的农俗现象, 山地,自然的局限激发了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力, 无意间造就了“晒秋人家”风情画卷。 发展至今,不少地区晒秋习俗已慢慢淡化, 但在江西婺源的篁岭村, “晒秋”成为了最美的中国符号。 每逢晒秋季节, 人们将五彩缤纷的农作物 或挂晒、或架晒于自家窗台、屋顶... 绘就一幅色彩斑斓的晒秋画卷。

 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——寒露前后,最宜登山赏叶。 叶子如天边红霞,缭绕群山, 鲜活的色彩,倒给萧条的季节添了生机。 此时,找个小亭子,极目远眺: 鲜红、粉红、猩红、桃红,层次分明, 似红霞缭绕,情趣盎然。 云在青山而水在瓶,花香满地风满怀。 如果能回到陶潜先生的那个年代, 我们也可从篱上摘一束菊花,行入山间。 吟一句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。

 门外在处山,秋风落黄叶—— 寒深露重,赏门前高山,屋后黄叶。 初秋天高云淡,中秋风清月白, 而深秋在万物的渲染中下,极尽美好。 我们享受炎夏之后的惬意秋风, 品尝大地丰足的欢喜与馈赠, 也在每一个时节里发现生活的美好。

(来源:有礼有节微杂志)

上一条:无限秋风思,青山似故乡
下一条:秋分:天地间那些均衡的美丽

关闭